您的位置 首页 评测口碑

凯声阴阳师平头塞耳机评测

频段完整均衡,表达交响乐多声部音乐肢体感强,质感刻画优良,能量衔接顺滑,声音中正,颇有拜亚t系列的神韵,很对路子。

以上便是我将“阴阳师”交给 家电论坛的残剑版主 以后得到的回应。当老师说完这段话后,我迫不及待将其记下,生怕自己忘却半个字——认识老师这么久以来,这是第一次老师对国产耳机作出这么高的评价。

是的,拿到“阴阳师”其实已经两个月了,我的耳朵尚且还算敏感,第一耳朵就听出来这副耳机实在是潜力非凡,无论是其声音素养还是工业完成度,都是非同以往的存在。因此,并没有急于撰写评测,在这两个月里我走访了许多高端用家,借结交、家访之名,纷纷让大家试听、评价这款耳机,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加了解这款耳机,以此更好的评测。

而这趟旅程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残剑老师对其的盛赞,实属来之不易。

在正式开启我们的评测之前,我想简要介绍下凯声当前的产品状况,价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小黑铃、白铃、蓝精铃、钛铃(阴阳师),分别对应:入门、浓郁、清秀、均衡。因此从选购角度来看,200上下价位的小黑铃属于铃系列的入门产品,也是年轻人接触平头塞这个门类的最佳入口,价格便宜、声音优质;白铃对应千元价位,风格浓郁,属于味道机,对于在这个价位没有过多“硬素质”要求更关注“听感”的朋友非常合适;蓝精铃风格清秀,聆听优雅、知性的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对于弦乐的表现尤为清澈。


现在正式开启我们对阴阳师的探索,这一款受到本地诸多发烧友青睐与好评的平头塞。直接就从大家最关注的三频来展开分析吧:

中频:

作为平头塞的看家本领,中频一直是无论那一位玩家都无法舍弃的,也正是平头塞厚实的中频使得其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甚至到近期能够有着抬头的趋势。“阴阳师”自不必说,作为“旗舰级别”的平头塞,其中频能量充足、音色准确,风格上的区分绝对是属于中正、干净的现代声——然而不同于早年间的平头塞类产品,“阴阳师”没有一种“黏糊”感,这个现象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由于从一开始选择风格就为“均衡”,因此一些属于“经典声时代”的特征是被“有选择地舍弃”了,全面拥抱更HIFI的“现代声”;其二,可能是出于材质选择与科技红利,早年间囿于腔体材料选择以及单元产能、硬素质,产生了许多我们今天都十分怀念的“美丽的谎言”,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胆机系统的“偶次波失真”——“胆味儿”好听吗?很好听。准确么?大部分时候有点假。——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不能否认作为“现代声”的代表作,“阴阳师”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平头塞”。

高频&低频:

既然已经确定了风格,结合中频风格,我们大致能感觉到两头是一种什么状态——较为完整的“金字塔”分布,高频明亮透彻却节制,低频能量足消散快。接下来我将结合以下的关键词来慢慢展开。

声场:

平头塞的声场自不必说,此前提到的,大家怀念平头塞除了其丰厚的听感,就是其自然的声场。在最开始接触凯声的平头塞产品时,我们聊到了平头塞的黄金年代:90年代,那会儿大街上没什么车,人们聊天也不会无礼地大声喧哗,因此仅仅一个平头塞带随身听就已经是最好的音乐享受,不想现在带一个被动降噪还不够,还要一个主动降噪才够;同时,不可否认,平头塞带来的声场表现是最自然的,这是未经精心调教的入耳塞无法比拟的。

上述内容一部分来源于我与凯哥的对话内容,另一部分也是源于个人对随身耳塞的理解,因此我在下一篇[发烧友]中谈一个我自己创造的名词“大系统美学”,是为了形容一种在“有限的随身系统”中追求更加自然的“大系统音响听感”的行为。文中将仔细聊聊凯声的“铃”系列产品,以及我认为的背后的“美学思考”。


接下来聊聊不同的音乐之下“阴阳师”的表现,搭配前端:旷世 QPM(单端&平衡)

聆听流行乐的现场碟,经典的《理性与感性》,最大的感触就是:开。什么是“开”呢?首先乐器站的开,每一个吉他贝斯都在自己的位置,形体非常具体,部分曲目中萨克斯情感细腻丰富,乐器金属感不多不少,延展十分得当——考虑到录制和后期混音,一些表现与之相关,因此可以说“阴阳师”的还原十分忠实。另一方面,李宗盛独特的流行男中音,喉底细节十分丰富,与麦克风的“互动”尽收眼底。由于自有的“平头塞听感”,要不是身体缺少共振,一时间我竟以为自己在听朋友家里那对小书架——这便是“开”。

聆听小提琴钢琴合奏,我最喜欢的 宁峰《中国心》 。小提琴和钢琴在录制时候偏移中轴大概5度左右——是的,“阴阳师”完美的还原出来了。乐器质感,包括金属音和木头音的比例恰到好处,不会非常冷峻以至于缺少了共鸣——即使在“欧式现代声”大系统搭配中,缺少对风格的准确认知,这个“度”也是不好把握的。可以说这一套搭配之下表现细腻音乐的效果也很具实力。

聆听ACG风格,我选用了《Masquerade》,来自黑石Hitomi,是经典动漫《反叛的鲁鲁修》中一首告别曲——是的,十多年来,唯有这首歌我无法放下。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和大家推荐,这一套搭配是我听过的还原这首歌的最佳搭配。那个年代大部分ACG录音没办法保证基本的均衡度,同时人声增益非常大,有时候甚至感觉“油腻腻”的,然而这套系统却以“中正”融化了“油腻腻”,非常柔软,但不粘滞。合成音轨之间区分鲜明,人声粘而不滞,个人认为无可挑剔。

聆听民乐合奏,李小沛录制的《夜深沉》。开头大鼓下潜深度足够,敲击鼓皮的一点点泛音非常舒适,消散快速使得空间氛围营造极其耐听。中国古典弦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中高频上对韧度的极端需求,因此许多很贵的进口器材在还原是也不见得尽如人意——从这个方面来看,“阴阳师”具有一定的优势,力量十足,虽不算同类音乐风格还原的上品,却俨然超过了同价位的大多数产品的表现。(在这一段试音我完全是在刁难,甚至并不准备写出,可是“阴阳师”表现确实超出预料)

最后听一曲同为李老师录制的《世界的尽头》,选自三宝的音乐剧《蝶》。开头几声大鼓铺开场面,合唱口型分明,童声独唱清澈舒缓,非常舒适。


至此,“阴阳师”评测告一段落。经历了这么久的相处,我发现自己逐渐喜欢上这种风格,就是一种“所谓拜亚t系列”、“所谓中正直白”、“所谓监听”。

前几天家访一款小箱子,来自丹麦的铸铁密闭箱Jern。对比了宋老师原本自用的老派英国声的思奔达,老师问我:你喜欢哪一款?

“如果是周日上午,懒洋洋起了床,我也许会打开思奔达放一首圆舞曲,去感受一下慵懒和致密,以及悠闲。可是如果真要到聆听音乐,我会选择现代声的Jern,因为这样还原出来的音乐更加细节、更加能够感受到来自录音师的艺术体验。”

也许经典时代的平头塞一去不复返,现在平头塞以凯声为首拥抱现代声,如果必须做出选择,我可能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